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的建设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我所党员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发表日期:2010-07-05来源:放大 缩小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到来之际,627日——29日,所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共49人来到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省武乡县革命老区,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游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和号称“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庄园。

6月的三晋大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正遇高温,达到37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广大党员参观学习的热情。27日下午,我所党员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于198993日落成,它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反映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以及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八年抗战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太行山根据地人民斗争事迹的综合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4349平方米,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建筑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雕饰富有民族特色。馆舍由照壁、六角井亭和四周的配房组成。馆内由序幕厅、四个展厅、题词厅、电影厅、宾客休息厅等五个部分组成。

进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首先跃人眼帘的是路两侧成荫的松柏,争艳的鲜花,如茵的草坪。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个金字匾额悬放在建筑物的中央。49名党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大家都专注的听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着一张张承载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战争年代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幕幕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历史的战斗场景的画面,随着讲解员的述说,大家仿佛走入了革命战争如火如荼的艰苦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岁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广大劳动人民,八路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随后我所党员又赶往位于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参观,王家峪村位于武乡县东部胚县城,村周围祟山峻岭,沟壑深幽。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师长等率领八路军总司令部和129师于193911月至19406月在此驻扎。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华北局,也在此配合八路军总部和12师,开辟、创建、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朱、彭等首长曾接见过毛主席派来的柯棣华、爱德华等国际友人,指挥过135次大大小小反顽战斗,震撼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的作战方案就是在这里研究制定的,朱老总当年曾在这里奋笔留下了“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豪壮诗句。王家峪村边,耸立着一棵刚劲挺拔的白杨树,是朱德总司令于1940年春天亲手栽植的。至今50余年了这棵树巳长成参天大树,因树枝的横断面呈五星状,还微微发红,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红星杨”、“将军树”。

参观结束后新老党员感受至深,颇为感慨: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耳的聆听,心的感触,看着当年革命前辈们生活战斗过的如此艰苦的地方,倍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天,在这块用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染红的土地上,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弘扬“小米加步枪”的太行精神,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忠党爱国,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古脊椎所继往开来,和谐奋进,创新跨越,科学发展,共同迎接“创新2020”的启动和实施。

28日一早,我所党员来到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传统与现代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司化、工厂化博物馆——东湖醋园。东湖醋园的陈列堂和醋疗园,分别收集了我国西汉以来各种酿醋器具、农耕器具和700余个醋疗药方,以古今器皿展示、文献典籍摘记,图片照片写真,产品实物陈列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文化底蕴。园内的“美和居”醋坊,始创于1368年,该醋坊的酿醋师傅们使用“蒸、酵、熏、淋、陈”等五个步骤,酿造出了“绵、酸、香、甜、鲜”的醋,后人把这种制醋方法命名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把这种用“熏蒸法”制作出的醋命名为山西老陈醋。六个世纪以来,“美和居”山西老陈醋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品质,位列全国“四大名醋”之首,有“华夏第一醋”之称,享誉中外。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积,“美和居”山西老陈醋已形成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晋醋文化的杰出代表。

进入古色古香的美和居醋坊,犹如来到了600多年前的老陈醋作坊,老醋芳香、扑鼻沁心,醋味十足,难以忘怀。作坊内“蒸、酵、熏、淋、晒”的老陈醋制作工艺和步骤一览无余。2009年,“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申报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标志着山西老陈醋酿制工艺有了“根”,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充足的法律依据,这将为拓宽山西老陈醋国内外市场及引领山西醋业发展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美和居”酿制技艺的久远历史和保护、传承,令大家尤其是很多老党员印象深刻。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中华传统工艺,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包括手工制造工艺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很多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甚至已经失传,令人扼腕。60岁以上的老党员基本上都是伴着传统工艺成长起来的,对于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们对于我国传统工艺的的尴尬境地感到十分惋惜。通过对“美和居”的参观,他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瞬间释放出来,他们对我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希望再次被点燃。

随后我所党员驱车来到坐落在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参观。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因此也有了一个谚语“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

穿过岁月的风尘,我所党员随导游走进常家庄园现存的“一阁、两轩、三院、四园、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寻觅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单说凝结着常家历史的祠堂,就有许多不同凡响之处。由240个书写迥异的寿字组成的八字照壁、造型别致的石围栏、兼有戏台作用、气势不凡的大门楼、巍然耸立的双斗旗杆等,都淋漓尽致的体现着家族的显赫。三门四进,宽25米、进深百余米的祠堂,可谓华夏民居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祠堂精品。常家庄园体现家族地位的院门多达143个,临街多以砖券圆顶大门和方型门为主,显得气势恢宏、宽绰气派,像“贵和门”双柱飞檐挑角式大门,“养和堂”彩绘门神大门,都堪称门楼艺术珍品。至于院内门式更是五花八门,有二柱歇山门、二柱卷棚门、仪门、石柱门、月亮门、瓶形门等,令人眼花缭乱。常家庄园意寓主人品位的影壁有86处之多。从建筑上可分为影壁、照壁、夹牌楼花墙、壁挂四种,既有砖雕,又有石雕,内容则为文字、人物、风镜、吉祥图案等多种。与常家院落融为一体、相秧成趣的,便是凝聚着忘情自然、超然出世境界的常氏园林。常氏的分支在修建宅院的同时,分别在其后院旁修建了用于陶情养性、休闲享乐的后花园,这些园子间没有明显的墙篱,自然连为一体,成了常家的大花园,被冠以“静园”之名。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静园,又分为杏林、可园、遐园、狮园等,园中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台、溪桥、花园、农舍,充分展示出“北国民居第一园”的气派和特点。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观赏、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将常家庄园称为"八可庄园",可谓恰如其分。

常家庄园宏大的规模、独特的布局、高雅的品位以及齐全的功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晋商名流更多的幕后生活场景,也为晋商天文数字般巨大财富找到合理的印证。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支撑常家十几代执晋商执牛耳的精神灵魂和生命支柱究竟是什么?研究晋商历史的许多专家,将晋商的崛起归纳为:潇洒经商、艰苦奋斗、讲究信义、善于理财。诚然,常家商业兴旺发达,与历史的机遇,诸如中俄贸易条约的签订,恰克图的开市,大清帝国相对的和平稳定有关;与创业者的广阔胸襟、坚韧毅力、逐利四海、敢为天下先的胆略有关。但这个家族能绵延200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更重要的,就在于他们在康熙、雍正年间家道小康之后,就注重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到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家业大兴后,更加不遗余力,兴学育人,家办私塾多达17座,六七十个家庭几乎每支都有书房或书院,供主人看书学习和对子弟进行早期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常家施行了一条“学而优则贾”的方略。他们注重源源不断地将最优秀的人才,首先输送至商业上,确保经商者为优秀群体、精英集团。作为家风,这个举措代代不绝。在200年的经营之路上,常家尊儒重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诗书、识礼义,把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业经营之中的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形成了一个既有商业意识、又有文化素养的优秀商业管理群体,使常家产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人们评价常家:“有志四方,货殖居奇,俨然孔门之端木;决胜千里,奇能致富,不让越国之大夫。”所以被推为三晋儒商、“邦国典型”而受世人尊重。经商时,能把商业做到及至;做不成商人时,又能还儒为学,这正是常家作为一代儒商之家的风采和魅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常氏家族一个世纪前的荣耀与梦想,早已被历史长河所淹没,但支撑这个家庭称雄近200年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回味。

此次参观中,我所党员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团结精神:老党员以他们的学识、感悟丰富了年轻党员的知识视野,年轻党员以他们的敬重、关怀细致的照顾老同志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古脊椎所优良的文化传统。三天的参观学习,山西的大好风光、风土人情、历史遗产、晋商文化给我所党员留下了美好记忆,而八路军在巍巍太行、苍苍吕梁用滚烫的热血所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永远鼓舞着我所党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