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地层中的“蛙鸣”

发表日期:2009-09-11来源:放大 缩小
前面提到现生的两栖动物有3类。其中蛙类是一种身体特化,适应于跳跃生活习性的两栖动物。现生蛙类有3 500多种,由于骨骼细弱以及生活环境一般潮湿等原因,它们很少保存为化石。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只发现了几件新生代的蛙化石,但更古老的蛙类却是源于最新的发现。
1999年,一只古老的蛙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学者将它命名为“三燕丽蟾”。它是我国已知的最早蛙类,生存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与大大小小的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三燕丽蟾不仅时代早,而且化石保存得十分精美,这在蛙类化石中极其罕见。过去我国仅发现了2-3块较完整的蛙化石,如山东临朐的玄武蛙(距今约l 600万年前)和山西武乡的榆社蛙(距今约500万年前)等,它们的时代都比较年轻。如今,在古老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完整的蛙化石,成为科学家们激动的幸事。
现生无尾两栖类中较原始的种类都是蟾类,如北美的尾蟾、新西兰的滑?蟾,以及欧洲及北非的盘舌蟾等;同时,化石证据表明,蟾是蛙的前辈。换句话
说,体态优雅的蛙是从某种怪模怪样的癞蛤蟆中演化出来的。
三燕丽蟾的骨骼形态,已经与现生无尾两栖类十分相近,如具有发育的髂骨和伸长的后肢,这表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跳跃能力。它的上颌边缘长满了细细的梳状排列的牙齿,而我们现在常见的蛙类大多没有牙齿,具有牙齿是原始的表现。根据这一特征判断,三燕丽蟾的舌部捕食机能及身体的运动能力可能还不够强,牙齿在辅助捕食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在分类学上,三燕丽蟾属于盘舌蟾类的一种。欧洲的盘舌蟾、产婆蟾与亚洲的东方铃蟾是它的现生的近亲。从现生这些蛤蟆的样子推测,三燕丽蟾的形象也不会好看。可见“丽蟾”之名来自它精美的骨架化石,而不是这类动物的“长相”。
蛙类由于自身的生理及生态特点,很难保存为完整的化石。那么,三燕丽蟾为什么能保存成这样完整的骨架呢?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这多亏了火山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在保存三燕丽蟾化石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硅质成分,而这些硅质成分来自火山灰。大量证据表明,三燕丽蟾生活的地区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面--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各种动物仍像往日一样开始了它们一天的活动,突然,不远处的一座火山猛烈喷发了,浓厚的火山灰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快速地扑向了湖区的生命,许多动物在瞬间因窒息而死,连空中飞翔的鸟类也不能幸免。大量的火山灰仍不停地降落,将死去动物的遗体迅速掩埋起来,三燕丽蟾的骨架就是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今天科学家校对蛙类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

小词典
无尾两栖动物习惯上被统称为“蛙类”。它们包括了狭义的蛙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蛙等)和蟾蜍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蛙类体表光滑,体态轻盈,喜欢湿润的环境,善于跳跃,具固胸型肩带;而蟾蜍类体表粗糙不平,身体笨重,跳跃能力差,但抗旱力强,具弧胸型肩带。这二者的区别在生物分类学上并不是非常严格,被称为蟾的,也可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被称为蛙的,也曾发现弧胸型肩带(如皱皮蛙)。
三燕丽蟾
北美的尾蟾
新西兰的滑跖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