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中国科学家在宁夏发现始新世新种嵴齿鼷鹿 揭示反刍类早期演化与环境适应奥秘

发表日期:2025-07-30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研究所,宁夏地质博物馆与法国德国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报道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卜家庙子地点发现的一种生活在约40Ma始新世中期的小型反刍动物新物种——宗氏嵴齿鼷鹿(Lophiomeryx zongi sp. nov.)。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Papers in Paleontology发表,为揭示早期反刍动物演化及古环境变迁提供了关键证据。种名献给宁夏地质博物馆的宗立一高级工程师,他为该地区的地层和古生物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发现的宗氏嵴齿鼷鹿是目前已知嵴齿鼷鹿属中体型最小的物种。其化石标本包含完整的右下颌骨、部分上臼齿及部分肢骨,其p1-p2齿隙长度接近犬齿与p1间距,m3第三谷被舌侧嵴封闭,M1舌侧齿带发育较弱。通过32个牙齿与下颌特征的支序分析,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嵴齿鼷鹿科各属种及早期鼷鹿科18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证实该物种是嵴齿鼷鹿属的早期成员,为研究嵴齿鼷鹿的分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研究团队通过对欧亚大陆12个属种的分析,首次提出嵴齿鼷鹿科存在显著的生态地理分化:在晚始新世时,嵴齿鼷鹿科局限于亚洲东部,但已分化为北方支系南方支系。其中南方支系分布较广,包括中国南方、东南亚、中亚的图尔盖海峡东侧。这一支系包括类群较多,如泰国的原始甲米鼷鹿(Krabimeryx primitivus),中国南方和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秀丽甲米鼷鹿(Krabimeryx gracilis, 中国南方的石脑蚩尤鼷鹿(Chiyoumeryx shinaoensis)和黄帝蚩尤鼷鹿(Chiyoumeryx flavimperatoris,哈萨克斯坦的图尔盖蚩尤鼷鹿(Chiyoumeryx? turgaicus,以及中国山西垣曲的景文寨里鼷鹿(Zhailimeryx jingweni)。它们的颊齿更加偏向丘型,揭示它们以相对柔嫩的植物为食。而北方支系分布仅局限于蒙古高原周边远离海洋的内陆,包括一属二种,即安氏嵴齿鼷鹿(Lophiomeryx angarae)和本文研究的宗氏嵴齿鼷鹿(Lophiomeryx zongi)。它们的颊齿嵴型化程度更高,表明它们的食物比起南方支系的成员更加坚硬。始新世结束时的全球寒冷事件(~34 Ma)导致的气候干旱化使得嵴齿鼷鹿的南方支系全部灭绝,而北方支系则大获成功,不但挺过了始新世的灭绝事件,还在渐新世成功扩散至欧洲和南亚,取代了原来南方支系的位置。这项发现不仅重塑了反刍动物早期演化图谱,更为理解气候突变下的生物响应机制提供了经典案例。

文章还澄清了嵴齿鼷鹿科分类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发现于中国南方石脑原定为石脑嵴齿鼷鹿的材料,由于下后尖具有鼷鹿褶,下原尖前嵴短,齿隙不发育等特征,应归为蚩尤鼷鹿属,即石脑蚩尤鼷鹿;而秀丽嵴齿鼷鹿不但具鼷鹿褶,还具有下内尖褶,应归为甲米鼷鹿属,即秀丽甲米鼷鹿;而另一件归为秀丽嵴齿鼷鹿疑似种的材料,由于下臼齿具有鼷鹿科典型的“M”结构,不属于嵴齿鼷鹿科,而属于鼷鹿科,即苗氏伊比利鼷鹿(Iberomeryx miaoi)。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王世骐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法国的Bastien Mennecart博士。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3YFF08045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2472004, 42430207, 42402025),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AAC03655)等资助;相关数据已存入国际形态数据库MorphoBank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pp2.70025

图1. 宗氏嵴齿鼷鹿及嵴齿鼷鹿科的系统发育,地史分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