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娅怀洞人的颅面部形态揭示更新世末期东亚南部人群颅面特征分化与复杂人群历史

发表日期:2025-09-16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的广西娅怀洞更新世晚期人类颅骨化石的研究成果在Americ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在线发表。该研究围绕出土自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娅怀洞遗址的娅怀洞人(Yahuai-1)头骨及下颌骨化石展开,经AMS测年与树轮校正确定其生活的年代为距今1.6万年的更新世末期。

图1 Yahuai-1的头骨及下颌骨化石

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是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关键阶段,近年的研究显示,该时期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变异与地区分化特征。本研究对 Yahuai-1 的头骨与下颌骨进行了一系列测量性状和非测量性状的综合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明确Yahuai-1的关键形态特征,评估其演化地位。2)探究在距今1.6万年前后,东亚人群是否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3)将Yahuai-1与亚洲-大洋洲近现代人群、东亚及东南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样本进行比较,为理解东亚南部区域更新世末-全新世初的人群动态提供参考。

对Yahuai-1头骨及下颌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显示:该个体呈现出“镶嵌式”形态,其演化位置处于晚更新世人类与全新世现代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与现代东亚人群颅骨相比,Yahuai-1在部分特征上保留了一定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颅骨整体尺寸大、颅容量大,颅颌面超级结构(superstructures)发育相对明显。从颅面形状来看,Yahuai-1拥有尺寸较大且具原始性的面部骨骼,其额骨较宽、面部宽阔;同时,其颅骨穹窿较高,体现出较进步的脑颅特征。

此外,尽管更新世末期东亚人群颅面形态已出现南北分化的早期迹象,但华南地区人类的颅面部形态变异大。结合其他晚更新世 - 早全新世人类遗存可知,距今约 1.6 万年前,东亚南部人群典型的颅面形态特征尚未完全形成。

在探究东亚南部人群动态时则发现,Yahuai-1 的颅面测量性状与晚更新世标本更为接近,这使其与特定早全新世人群的亲缘关系尚不明确。但与近现代人群的对比分析提示,Yahuai-1或对南岛语系人群的起源有一定贡献。

图2 Yahuai-1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人类对比标本头骨线性测量特征的主成分分析(A)与判别分析(B)结果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娅怀洞人头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特征,为理解东亚南部晚更新世 - 早全新世人类演化提供了新化石证据。此外,基于本研究的发现可知,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东亚南部的人类演化历程比 “两层理论(two-layer theory)” 所描述的更为复杂。对 Yahuai-1人类颅骨化石的研究,为厘清这一现代人类分化关键时期东亚南部乃至整个东亚的人类多样性与演化复杂性,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线索。

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246)资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贺乐天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Noreen von Craman-Taubadel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古脊椎所吴秀杰研究员、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厦门大学谢光茂研究员等为共同作者。

论文下载网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jpa.7011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