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要闻

头条要闻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古脊椎所元素

发表日期:2021-10-20来源:放大 缩小

  202110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打开100项考古大发现的名单,我们发现共有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入围,它们是: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山西襄汾丁村遗址、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和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等。而这5处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均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紧密相关。 

 

图1. 古脊椎所入围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中科院古脊椎所是伴随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而发展的。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后即刻来到北京房山周口店,开启了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大幕;自1929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文中先生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以来,经过中外学者和我国学者百年的努力,周口店遗址已成为包括27处地点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群,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周口店遗址已成为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基地。

图2. 裴文中抱着经石膏加固后包裹好的头骨准备送往北京,王存义在拍摄时太注意头骨而忽略了裴文中先生的头。1929年12月3日王存义摄

图3. 裴文中、李四光、德日进、卞美年、杨钟健、巴尔博(从左往右)在办事处合影留念。1934年贾兰坡摄

图4. 从北京人发掘处,西北望新盖办公室和住所。1933年贾兰坡摄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阳原县东部桑干河畔,自1921年发现以来,包括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奠基人杨钟健和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裴文中、贾兰坡等都曾在该区域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的辛勤耕耘,包括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上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图5. 杨钟健(中)在贾兰坡(左)和卫奇(右)的陪同下在1977年冬天考察泥河湾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图6. 1979年裴文中在泥河湾小长梁遗址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的汾河河畔,该遗址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备受关注。在发现和发掘伊始,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裴文中、周明镇、贾兰坡、吴汝康等老一代科学家都曾在这里主持发掘和研究。丁村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代表,对探索古人类演化以及10多万前人类对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7. 丁村遗址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自发现开始及其后的过程中,我所的吴汝康和张森水等先生一直致力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图8. 金牛山遗址

  水洞沟遗址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黄河岸边,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祥地。遗址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接壤的荒漠区,发现于1923年。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裴文中、贾兰坡、张森水等老一代科学家组织多次的发掘和研究。新世纪以来,我所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新一轮的发掘和研究,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存的发现,再次实证了水洞沟作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迁徒、扩散和技术交流驻足地的丰富内涵,被我国黄土之父-刘东生先生誉为“中国旧石器考古文艺复兴”的标志。

图9. 刘东生(右)在高星陪同(左)下考察水洞沟遗址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推出,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中科院古脊椎所一直是五处入围旧石器遗址发现、发掘和研究过程的组织者、主力军和重要参与者,彰显了我所作为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相关学科研究“国家队”的作用,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地区同行协同攻关的典范。展望未来,我所将围绕东亚人类起源、演化和文化发展,着重描绘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和一万年的文化史,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不懈努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