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领衔入选2022年中国地质学会十项“地质科技重要进展”

发表日期:2023-03-27来源:放大 缩小

  324日,中国地质学会发布了2022年度十项“地质科技重要进展”评选结果,集中展示了2022年度我国地学基础研究领域的若干重大成果。古脊椎所朱敏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志留纪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秘“从鱼到人”演化关键跃升”领衔入选。 

  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的崛起代表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一次极为关键的跃升。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与其最早化石之间,长期存在约3000万年的巨大空白,过去从未发现过志留纪晚期以前的完整有颌类化石,使得这一跃升笼罩在迷雾之中,著名古脊椎动物学者阿尔弗雷德·罗美尔曾经将其称为“古生物学史上一个顽固存在的重大空白”。 

  中科院古脊椎所朱敏院士带领团队在我国重庆秀山志留纪早期(兰多维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重庆生物群,其中大量保存了从头到尾完整的有颌鱼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将完整保存的有颌类化石的最早记录前推了约1100万年。团队克服化石微小、粉砂岩粒度较粗、CT扫描效果不尽如人意等困难,创新性使用多种手段对这批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展示了过去完全未知的4.35亿年前鱼类身体构型,大大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的关键跃升环节。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两篇论文,与相关的基于贵州石阡化石库零散化石的研究共4篇论文以封面形式同期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 

  该项研究工作由朱敏院士团队完成,主要完成人包括朱敏、朱幼安、盖志琨、陈阳、李强、魏光飙、卢静、王建华。 

图注: 左,志留纪早期重庆生物群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中的鱼类生活复原,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新塑梵净山鱼、双列黔齿鱼、灵动土家鱼和 奇迹秀山鱼,右,奇迹秀山鱼和蠕纹沈氏棘鱼正型标本所在石板的三维虚拟渲染。制图:拟石科技。

地质学会202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相关公告:http://www.geosociety.org.cn/?geomcat=ZGV0YWls&geomenuS=am9iZ2Vv&geoshort=am9iMTMzNzk=&geoshow=dHh0aW1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