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所庆专栏(1929~) >> 庆祝建所85周年 >> 所庆征文

所庆征文

感恩节的思念

发表日期:2014-11-26来源:放大 缩小

  感恩节的思念 

  ---代作古脊椎所所庆85年征文 

  苗德岁 

  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了,我在不久前逃过一劫之后,静下心来检点此生,倍感所需感恩之人、之处、之事甚多,而其中不少又都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适逢古脊椎所85周年所庆征文,我匆匆写下几个字,以表心意,愿古脊椎所继承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壮大,永葆事业辉煌。   

  念此一生我所求学和工作过的地方不下十处,古脊椎所既不是我待的最长的地方(实际时间不足三年),也不是我最为“风光”的地方(只是读研以及硕士毕业后留所短暂工作),我何以对她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呢?顿时,王安石一首不出名的小诗《鱼儿》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 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原来古脊椎所是我开拓视野、走向世界的地方!     

  我刚到所里不久,杨(锺健)老仙逝,周明镇先生曾让我协助杨老夫人整理《杨锺健回忆录》,从中我了解到研究所草创时期,杨老带领几位前辈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建立学术的壮美史实。谈到研究所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个人愚见,首先一条就是领导者的视野宽阔。从杨老、周先生、张弥曼先生、邱占祥先生直到如今的“少帅”周忠和,研究所的数任领导都是具有国际大视野的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因此,从建所伊始,古脊椎所即是一个国际化的研究机构,掌门人也多是“海归”这是古脊椎所能成为国际古生物学重镇的关键所在。     

  其次,研究所的学术环境宽松,也是古脊椎所能够人才辈出、历久不衰的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在古脊椎所,不是靠你的出身背景,而是靠你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这一点本人深有感触,我刚进所时嘴上无毛、啥都不懂,只是在中英文文字方面初步达到文从字顺,就受到前辈门的大力栽培,并给我各种机会得以历练。翟人杰、郑家坚、齐陶等先生们都曾慷慨地把他们手中珍贵的化石材料送给我去研究。大家有不同意见和观点,也都能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切磋讨论,国内常见的“窝里斗”的现象,在古脊椎所十分罕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里不是一句套话、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情形。古脊椎所不会“遗珠”,不会压制和埋没人才这是古脊椎所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再次,古脊椎所的同仁们人心宽厚,让人置身其中,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小所有小所的好处,从杨老开始,研究所就宛若一个大家庭,现在研究所壮大了,但这种传统还保持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离开研究所30多年了,可每次回所都像是回家的感觉。前不久住院期间,所里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很多同事和朋友们来电话和邮件问候,让我非常感动。我刚进所时还年轻,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苗”,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我。比如,我在做硕士论文时,有篇俄文文献看不懂,办公室隔壁的邱占祥老师晚上来一字一句地替我翻译讲解,尽管他自己非常忙。我婚前,不少老同事张罗着要给我介绍对象,婚后拙荆来所里探亲,胡长康、张玉萍、王伴月、欧阳漣等阿姨或大姐们都来看望,真是亲如一家这就是古脊椎所让人恋恋不舍的地方。     

  最后,生活及工作氛围的宽容。古脊椎所人宽宏大量、肚大能容。当我看电影《一个美丽的大脑》(”A beautiful mind”)时,看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能够容纳和厚待“疯”了的怪才约翰纳什(John Nash)时,我立即想到古脊椎所也是这样的研究机构。在这里,一个性情有些怪癖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歧视,而且会受到同情的理解和关爱。陈景润式的人物也绝不会被埋没,各种类型的人物只要能发挥一点正能量,都会得到支持和鼓励。百花齐放才是春这就是古脊椎所不同凡响的地方!   

  我上面提到的四宽(领导视野宽阔、学术环境宽松、同仁们人心宽厚、生活及工作氛围宽容),尽管未必是古脊椎所文化的全部,但我个人感受它们应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我佛头着粪,步王半山原诗的韵来结束这篇小文,算是我为所庆献上的一瓣心香:“源头活水永不乾,鱼儿嬉戏相逐欢。古脊椎所放异彩,兴旺发达缘四宽。”  (2014-11-25写于Lawrence, Kansas)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