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从文献知识库到洞见:DeepBone团队剖析古脊椎动物学“玻璃天花板”、研究热点与方法学演进

发表日期:2025-05-14来源: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领导的DeepBone团队一直致力于构建全面、专业的古脊椎动物学知识库,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整合与创新性分析方法,不断将海量文献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洞见。作为这一持续努力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团队近日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A Decad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Research: Global Taxa Distribution, Gender Dynamics, and Evolving Methodologies》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是团队继2024年文献计量学研究后的进一步深化,展示了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的研究路径。

自2024年DeepBone团队首次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引入古脊椎动物学研究领域,首篇成果发表后便在Twitter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传播。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和阿根廷等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纷纷向团队表达了共同深入研究、挖掘DeepBone文献库价值的合作意愿。本次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和阿根廷的国际学者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针对DeepBone数据库中收录的2014-2023年间的12,104篇古脊椎动物学文献,通过潜在狄利克雷分析(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共现网络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等方法对论文全文进行了文本挖掘,深入研究了三个关键问题:研究热点区分布、研究者的性别构成以及研究主题和方法的演变。本次研究在2024年团队基于论文摘要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对全文的挖掘分析。

本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人员的显著性别差距,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科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5(性别平等)高度契合。数据表明,虽然过去十年间女性研究者比例有所增加(从2014年的22.78%上升到2023年的27.20%),但这一增长速度极为缓慢,仅增加了4.42个百分点。按照这一速率,实现性别平等可能还需要数十年时间,这与21世纪科学界应有的平等原则不符。更令人担忧的是,女性作为领导性研究角色的数量增长更为缓慢。女性第一作者的比例从19.83%增加到22.74%,仅增长了2.91个百分点,明显低于整体女性作者比例的增长。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研究者在获取学术资源、发表高影响力论文以及担任领导角色方面仍面临显著障碍。

此外,有研究表明,近50%的研究者在首次发表论文后十年内离开学术界,其中女性研究者的流失率明显更高,这反映了学术界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针对性别差距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多维度解决方案。首先,学术机构需要超越简单的职业支持,转向变革学术文化体系;其次,建立对长期工作的女性研究者的专门认可机制,如设立奖项与荣誉体系;最后,促进跨国合作与资源共享,确保不同背景的研究者拥有平等发展机会。

在全球研究热点方面,研究团队的分析显示,近10年古脊椎动物研究文献中,30.25%的论文(3,662篇)建立了8,336个新的分类单元。这些新分类单元中,哺乳动物占34.72%,鱼类占29.76%,爬行动物占25.34%,鸟类占7.39%,两栖动物占2.80%。从地理分布来看,美国(13.50%)和中国(13.32%)是新分类单元描述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阿根廷(5.90%)、法国(3.86%)和德国(3.57%)。研究发现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贡献了超过70%的新分类单元,而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的贡献不到10%,显示出研究区域的显著不平衡。

在研究方法演进方面,团队采用了创新的研究路径,通过LDA主题建模进行大规模文本主题挖掘,并结合大语言模型(Qwen2.5-72B)进行方法提取与分类。这一方法学创新使研究团队能够从海量全文数据中识别出15个不同的研究主题集群,揭示了古脊椎动物学的学科结构与知识体系。同时,共现网络分析展示了研究方法之间的复杂关联,发现系统发育分析(15%)、传统形态学分析(12%)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9%)构成了现代古脊椎动物学方法学的核心三角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学科方法论的演化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

这项研究凸显了DeepBone数据库作为大型学科专业数据库的价值,不仅为理解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定量证据,也为解决学术界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持。研究发现的研究者性别比例差距、研究热点区域不平衡以及方法学演进特征,共同构成了对学科现状的全面概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洞见,研究团队希望促进更加包容、多元和创新的学术环境,推动古脊椎动物学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响应者,DeepBone团队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以数据科学为工具,探索解决学科发展中的关键挑战,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科学共同体贡献力量。

论文在线地址:https://doi.org/10.1098/rsos.250263


近十年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全球热点分布:蓝色圆点大小反映各国新描述分类单元的数量。

"打破'玻璃天花板'的进展:这张世界地图通过蓝红比例饼图展示了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性别差距现状。右侧趋势线揭示了过去十年主要研究国家中女性学者比例的缓慢增长态势。

古脊椎动物学中的方法共现网络:揭示了现代古脊椎动物研究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圆圈大小代表各研究方法在文献中的出现频率,线条粗细代表不同方法的组合使用频率。


附件: